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完美体育网页版在线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 > 完美体育网页版在线登录 >

庞德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来源:未知 浏览数量: 日期:2023-09-04 19:14

  庞德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内外贸一体化、纾困帮扶、“网红”职业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庞德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庞德良表示,面对现实情况,我们必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自给,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筑牢大国粮食安全根基。一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切实提升耕地产出水平。严守耕地数量红线,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程,实施盐碱地土地改造工程。二是实施藏粮于技战略,为粮食安全插上“科技的翅膀”。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通过开展种业领域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重大技术的联合攻关来加强高产、耐盐耐碱、耐寒耐旱等急需品种的研发。三是层层压实责任,抓好粮食安全工作落实。一方面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层层传导压实责任;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四是强化政策支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综合实施补贴、奖励、金融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创新经营方式,优化实施种粮收入补贴政策,强化金融保险政策支持。

  摘编自《光明日报》

  【马源:多措并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马源指出,近段时间,受疫情多点散发、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等因素交织影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应多措并举打通卡点堵点,推进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转。一是抓住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园区,细化清单管理。优先聚焦国计民生重点领域,进一步细化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二是深化政企协作机制,健全跨区域联动机制。一方面要强化政企协作,收集供需卡点堵点,及时动态更新清单;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政府服务,建立非常时期的应急渠道,健全跨区域联动机制。三是降低市场主体综合成本,补充资金流。打通重点企业“大动脉”,畅通“毛细血管”,激发中小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四是扩大需求,稳定市场主体预期。要从供给侧发力,加大政策调节力度,靠前发力挖掘内需和外需潜力。五是加快审批服务进度,让纾困政策尽快见效。聚焦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精简流程、材料和压减周期,并加快投资下达进度、项目审批进度,释放政策红利。

  摘编自《人民日报》

  【王微:从体制机制着手,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微表示,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既有利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又有利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目前,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尚存在一些难点问题,对此,需从体制机制着手,以创新促发展。一是以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带动其他方面的一体化。既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又要推动外贸企业转型升级,还要培育跨境电商平台企业。二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内外部市场的一体化。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封闭小循环,促进商品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并加大国内市场特别是服务市场的开放力度,促进国内外资源要素的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三是以内外贸相关标准衔接对接,促进与国际标准接轨对标,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积极开展国内国际标准转化,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国际标准制定,加强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

  摘编自《经济日报》

  【蒲实:打好政策组合拳,纾困帮扶出实招】

  蒲实指出,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各种“超预期”因素持续扰动,打好市场主体纾困战至关重要。纾困帮扶的关键在于抓痛点、除堵点。从经营成本来看,煤炭、矿石等基础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推升相关行业成本;从经营资金来看,资金回笼周期拉长,企业贷款难、续贷难等现象并存;从生产要素来看,生产要素供应受疫情和相关政策影响,用人、用地、用电、用气等供给趋紧;从市场需求来看,市场行情变化加速,企业订单数骤减,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双向收缩;从政策支撑来看,一些政策在设计上与最终落地效果存在偏差。因此,纾困帮扶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多措并举出实招。要因地制宜,细化落实,抓紧研究制定中小微企业更具普惠性的针对性措施,挖掘现有政策空间,密切跟踪、评估政策执行的效果;要重点突出、分类帮扶,注重前瞻性、时效性、调结构;要有的放矢,长短兼顾,一方面强化纾困帮扶政策力度和效果,另一方面立足企业长远发展,兼顾远近、协同发力,刺激消费和有序恢复市场并举。

  摘编自《学习时报》

  【张颐武:推进“网红”职业积极健康发展】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指出,当下,“网红”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新兴职业。“网红”成为一种现实的职业选择,是在直播和短视频等新的社交方式出现之后,给了想成为“网红”,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和乡镇的年轻人更多的机会。从总体上看,现在的“网红”群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在传播积极内容,包括非遗传承的展现、传统戏曲的传播,还有各方面知识的科普。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激烈,一部分“网红”的网络活动中确实存在低级无聊庸俗的表现,传播了消极内容。因此对于新兴的“网红”职业,社会层面的职业监管和“网红”自觉承担社会责任都不可缺少。一方面社会要加强监管和教育,对于违法乱纪和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相关部门应给予严厉处罚,平台和相关的利益方也应承担起相应责任。另一方面,进入这个行业的“网红”也需加强自律,守住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法规的底线,并对内容有更高的追求,多发布积极、有益于社会的内容。

  摘编自《北京日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